银行理财有哪些坑?

164
2021-10-31 04:23

很多人为淘宝凑单拿优惠费尽了心思,可是在大额理财这件事上却大大咧咧,没看清楚就乱投,结果花钱买了教训。今天深蓝君就和大家聊聊银行理财那些坑,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教训。

一、不正确地理财,会有哪些后果?

相信大家去银行办业务,都被推销过理财产品,如果业务员告诉你有一款新产品收益比定期高,你会考虑吗?

很多人被高收益吸引后,出于对银行的信任,连产品都没看过就签了合同。回到家后,合同往抽屉里一丢就没再管过,殊不知,悲剧就这样发生了……

我们来看 第一个案例

2016 年,A 先生去银行存款 500 万元,却在几个保险业务员的忽悠下,投保了一份 100 岁后才能取回本金的保单。发现被骗后,A 先生与银行多次交涉没有得到回复,迫于无奈,他站上天台以命维权,最终几经波折才拿回本金和利息。

这是银保监会公布的真实案例,最终该银行被责令停止代理保险业务 1 年,罚款 30 万,保险公司罚款 60 万。

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:

2017 年,B 女士听信银行工作人员介绍,花 840 万买入一款新的理财产品,号称“利率高于定存,5 年后还本付息”。她本以为自己做了一笔聪明的投资,没想到在续费时却被告知,这是一份保险,而且本金需要 108 岁才能取回。得知被骗后,这名女士立即联系当时销售产品的银行人员,没想到号码已经停机,人也从银行离职了。

而银行和保险公司互相推诿,对这件事的处理一拖再拖。幸好在媒体的介入和报道下,保险公司迫于舆论压力,最终才同意了退款。这两起都是典型的“存款变保单”案例,这也一直是银行被投诉的重灾区。

以上案例并不能说明银行保险就是不靠谱的,其他购买渠道也同样存在销售误导的情况。但由于银行保险涉及的金额一般会非常大,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,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
二、在银行买保险,需要注意什么?

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处于一个急剧发展的阶段,银行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。除了办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,银行还会代理销售保险、基金、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。可是术业有专攻,银行毕竟不是专门卖保险的,有时候难免会有不够专业的地方。甚至个别业务员会在利益和业绩压力的驱使下,做出误导客户的行为。

那么,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呢?在这里,深蓝君提几点建议:

第一点:理财不能只看收益

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五花八门,如果你不想被坑,一定要提前了解以下 3 个概念:

  1. 收益性:这款理财产品赚不赚钱?能赚多少钱?
  2. 安全性:你的资金是否安全?有没有可能亏损?
  3. 流动性:理财期限是多久?急用钱能不能取出来?

事实上,收益性、安全性和流动性,是不可兼得的。以理财保险为例,虽然安全性非常高,但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,消费者就必须要牺牲流动性,也就是不能随用随取。

第二点:购买重疾险,要做好健康告知

近年来,银行和保险公司有在不断的深入合作,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培训精力不足,很多销售人员对重疾险并不熟悉,对于投保、理赔等环节更是知之甚少。

深蓝君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,有一位朋友前年体检查出乳腺有结节,手术切下来发现居然是原位癌。她说最近给自己买了一份银行代销的重疾险,却没有告知原位癌病史,因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告诉她,不用告知,熬过两年就能赔。

这也是保险行业长期流传的销售误导,除此之外,还有“只要没住过院,健康告知全填否”等等。可能银行的业务员自己也不懂,保险公司的营销支持也没能做到位,所以我们自己要多留个心眼:在投保时,一定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情况,这是顺利理赔的前提

第三点:谨慎购买返还型意外险

有一次深蓝君无意间打开某银行的 APP,发现给我推荐的保险全是返还型的意外险,并且销量都已经非常高了。但事实上,这类号称“存钱送百万身价”的返还型意外险,普遍存在着不保伤残、保额低、收益低 这 3 方面不足,实在不是理想的选择,建议大家谨慎购买。

在银行买保险,要注意三点:

一,理财不能只看收益,也要注意安全性和流动性;

二,购买重疾险,要做好健康告知,避免以后留下理赔纠纷;

三,谨慎购买返还型意外险,这类产品一般不保伤残、保额低、收益低。

保险是一个长期的规划,很多时候是保终身的,可是不少人买完保险后连合同都没有翻过,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买了什么都不记得。

深蓝君建议你,买完保险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:

第一:保险合同要查看

业务员出于快速销售目的,有可能会隐瞒产品的重要细节。如果你在投保时没看清楚就签名了,在收到合同后一定要仔细看看,有没有“货不对板”的情况。

建议重点查看:

  • 产品保什么,不保什么?
  • 什么时候能领钱,能领多少钱?
  • 什么时候到期,如果提前退保能退多少钱?

如果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,一般长期保险都有 10-20 天的犹豫期,在犹豫期内退保,是完全没有损失的,而超过犹豫期再退,就可能会损失不少本金。所以千万别图方便,签了字就把保险合同束之高阁,所 有的理财收益和保障理赔都是以合同为准,而不是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

 第二:双录回访

由于销售的误导引发的投诉太多,现在去银行买保险都是需要“双录”的,也就是说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。主要目的就是确认投保人是否清楚自己购买了什么保险,以及看看销售人员是否存在误导行为,这样就为以后查明真相提供了证据。

在现实中,很多业务员会教客户怎样回答电话回访,甚至会在投保单上填写自己的手机号,代替客户完成回访 。如果遇到这种行为, 我们一定要果断拒绝

第三:保单管理要做好

大部分银行保险都是 5 年以上的,但是有的人平时丢三落四,保险到期的时候连保单都找不到了,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由于保险公司无法跟踪所有客户的情况,万一投保人在保障期间出险了,如果家人不知道保单的存在,没有主动向保险公司报案,那就很可能无法理赔,导致保险白买了。

三、常见问题解答

买了带分红功能的理财保险,就等于是保险公司的股东了,是这样吗?

不是,带分红的理财险,只是可以分这款保险本身的投资收益,而不是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。即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,也一分钱都不会分给你。

那些高收益的保险,听起来很不错,既可以得保障又可以理财,真的那么好吗?

用保险理财,其实我一直都不太建议,保险理财收益可能还没定存银行高,流动性也差,中途退保还有损失。况且保险的本质是保障,保障做足了,再考虑理财。否则一场大病下来,别说理财了,连本金都要掏空。

关于理财这件事,深蓝君希望大家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,很多人今天重仓 P2P,明天抄底比特币,生怕错过一夜暴富的机会。其实,理财只是我们生活之余的一小部分,最重要的还是安心,千万不要购买让自己睡不着的产品。

 
深蓝君
版权声明:本站投稿文章,由「 深蓝君」于 2021-10-31 发表,共计2611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
验证码
载入中...